十里洋場怎麼來的呢?其實就東起外灘西至靜安寺這一段,是英美各國在上海最早佔據的殖民租界區域,總長大約十里,所以就叫做十里洋場囉!
先從外灘說起吧!上海灘這詞對我來說,早期只出現在電影或者是綜藝節目上,總覺得上海外灘真有風味;外灘是由10多棟建築物構成一條長約1.5公里的西洋建築群,坐落在黃埔江邊,為何叫做萬國建築博覽會呢?實在是因為這建築群包括了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,有哥德式、羅馬式、巴洛克式、中西合壁式...等等,歷史意義其大無比,而現在有銀行/外商/超五星酒店/名牌店的進駐,中西文化與新舊建築風格完全融在一起;而白天的外灘跟晚上的外灘很不一樣,晚上打了燈後像高貴迷人又帶著風情萬種的貴婦一般,適合遠遠的觀賞;白天走到他的腳邊,又變風格不一樣的男人,每一棟就像有著不同品味的男人,有肌肉棒子型、有優雅型、有大氣型、有陽剛型...,但不變的是只要近看就只覺得"哇!真是太壯觀了!"
而旅遊書上說南京東路是觀光客逛的路,准海中路是上海人逛的,但今天我本來就是觀光客呀,所以我毫不遲疑的在走完外灘後,就順著路想來把南京東路看有否機會可以踏破囉!
南京東路為了因應大量人潮,所以設了一段精華的步行區,整路商店林立,只要口袋深度達一定標準,我想沒有什麼東西是在上海城買不到的!兩側的商店說真格的沒有太覺得值得花很多時間逛,倒是我很喜歡看路邊圍著一圈的大叔大嬸們,就一台普通音響加上一支MIC,簡易樂器即興伴奏,大聲的唱著我聽不懂的上海曲子,或是大嗓門的聊著,而其他司圍觀的叔嬸們也大方的給掌聲,他們哪管現在唱歌這地方一平方米價格已經颷破幾十萬人民幣?亦或者橫豎他們也無力面對,所以樂觀待之?
人家是坐著MRT出站後逛週邊的點,我是用腳一站一站的往下走,天漸漸黑了,而我的頭也潮漸昏了,空氣愈發冷洌,看到遠方星巴克,我開心的跳進去,迎接我的除了熱呼呼的暖氣之外,還有滿山遍野的人潮,竟然沒有桌子可以坐下來好好休息,從早上出門到現在,已經腳沒停的走了7個小時了,但現在竟然在處處都有的星巴克找不到一張桌子休息ORZ…,只得耐心等待,此刻的我就處於獵食中的豹一般,專注的等待空桌出現時要第一時間撲上去….終於,空桌出現了,爾後咖啡喝沒幾口,我就軟軟的睡著了。這30分鐘的覺補足了我的力氣,離開星巴克後,在冷風中走到了已經休息了的靜安寺,再走到了常熟,再走到新天地,這路就是走走走,看看上海上演的建築燈火秀,回到飯店,忍不住給自己拍拍手,因為今天結算下來,一共走了11.5小時。
天太冷,實在沒法把手長時間露在外頭,只能拍個左拍一張,右拍一張,到此一遊照!
黃浦江邊景的萬國建築博覽會
這隻是華爾街金牛的兄弟,來自於美籍意大利雕塑家Arturo Ugo Di Modica的設計
這位大媽唱的我一個字兒都沒懂,但有被他的大嗓門震到!南京路步行街很現代,但骨子裡卻是老上海...
燈點起了南京東西路的夜晚,走到這裡是哪裡,我腳已不聽使喚!
葉子掉光了的梧桐樹VS摩登現代的上海